症瘕的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是按包块的性质,大小,部位,病程的长短,兼症和月经情况辨其在气在血,属痰湿还是热毒治疗大法以活血化瘀,轻坚散结为主,佐以行气化痰,兼调寒热但又必须根据患者体质强弱,病之久暂,酌用攻补,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等法,随证施治,并需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不可一味地猛攻峻伐,以免损伤元气诊断明确的内生殖系统肿瘤,可施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气滞型 主要证候:小腹有包块,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时聚时散,或上或下,时感疼痛,痛无定处,小腹胀满,胸闷不舒,精神抑郁,月经不调,舌红,苔薄,脉沉弦。 证候分析:瘕乃气聚而成,故小腹有包块,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时聚时散,或上或下,气滞则痛,气散则止,故时痛时止,痛无定处,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故小腹胀满,胸闷不舒,精神抑郁,气滞冲任失司,则月经不调舌红,苔薄,脉沉弦,为气滞之征 治疗法则: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方药举例:香棱丸。 木香,丁香,三棱,莪术,枳壳,青皮,川楝子,小茴香。 上药共研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方中木香,丁香,小茴香温经理气,青皮疏肝解郁,消积行滞,川楝子,枳壳除下焦之郁结,行气止痛,三棱,莪术行气破血,消瘕散结,朱砂护心宁神。 血瘀型 主要证候:小腹有包块,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肌肤少泽,口干不欲饮,月经延后或淋漓不断,面色晦黯,舌紫黯,苔厚而干,脉沉涩有力。 证候分析:瘀血积结,气血不畅,故小腹有包块,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瘀阻脉络,肌肤失养,则肌肤少泽,且面色晦黯,瘀血内阻,津液不能上承,则口干不欲饮,瘀阻冲任,甚则血不归经,故经期错后,或淋漓不止舌紫黯,苔厚而干,脉沉涩有力,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破瘀,散结消证。 方药举例: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各等分。 研细末,炼蜜为丸。 方中用桂枝温通血脉,芍药行血中之滞以开郁结,茯苓淡渗以利行血,与桂枝同用能人阴通阳,丹皮,桃仁破瘀散结消瘕。 若积块坚牢者,酌加鳖甲,穿山甲以软坚散结,化瘀消瘕,疼痛剧烈者,酌加延胡索,莪术,姜黄以行气活血止痛,小腹冷痛者,酌加小茴香,炮姜以温经散寒,月经过多,崩漏不止者,酌加三七粉,炒蒲黄,血余炭等化瘀止血。 若血瘀甚者,兼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用大黄廑虫丸本方重在取其虫类搜剔脉络,祛瘀消瘕 痰湿型 主要证候:小腹有包块,按之不坚,或时作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粘稠,胸脘痞闷,时欲呕恶,经行愆期,甚或闭而不行,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痰湿下注冲任,阻滞胞络,积而成证,则小腹有包块,按之不坚,时或作痛,痰饮内结,则胸脘痞闷,痰阻中焦,则恶心泛呕,痰湿阻于冲任经脉,则月经愆期,甚或经闭不行,湿痰下注,则带下量多,色白粘稠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为湿痰内阻之征 治疗法则:除湿化痰,散结消瘙。 方药举例:散聚汤。 半夏,橘皮,茯苓,当归,杏仁,桂心,槟榔,甘草。 方中杏仁,陈皮,槟榔行上,中,下三焦之气滞而化痰结,半夏,茯苓除湿化痰,降逆止呕,桂心,当归温经活血而消瘕,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除湿化痰,消结散瘕之效 若脾胃虚弱,纳差神疲者,酌加党参,白术健脾益气。 若兼血滞者,用三棱煎。 三棱,莪术,青橘皮,半夏,麦芽。 上药用蝇醋六升煮干,焙干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淡醋汤下痰积多,姜汤下 方中三棱,莪术理气活血消瘕,青橘皮,半夏,麦芽行气燥湿化痰。 毒热型 主要证候:小腹有包块拒按,下腹及腰骶疼痛,带下量多,色黄或五 |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