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皮肤病学新流派特应性皮炎
禤国维小传 禤国维,广东佛山人,第二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1993年,被评为广东省名中医,2006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7年荣获中国医院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授予的和谐中国十佳健康卫士称号,是中医界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专家2014年,获评第二届国医大师 特应性皮炎也叫特应性湿疹和遗传性湿疹,是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相当于中医的奶癣,胎敛疮,四弯风和血风疮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国家有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调研,患病率在百分之三点多,但是现在远远不止这个数,特应性皮炎有一个特点,在越发达的国家患病率越高比如美国,在儿童里患病率已经超过了17%多,这个患病率是比较高的,在丹麦,在儿童中患病率已经达到了27% 而且特应性皮炎具有慢性,反复性,阶段性的发展特点,对于患者身心健康影响非常大有学者做过一个研究,特应性皮炎按照它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引起的自杀率非常高,轻的不到1%,但是中度已经上升为个位数,重度已经上升为两位数甚至患者父母的自杀率也很高,像中度患者的父母自杀倾向,大概在6%~9%,重度是百分之十几 关于特应性皮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婴儿期以心火为主,因胎毒遗热,郁而化火,火郁肌肤而致儿童期以心火脾虚交织互见为主,因心火扰神,脾虚失运,湿热蕴结肌肤而致青少年和成人期,因病久心火耗伤元气,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致 在治疗方面,我们提出要辨体mdash,辨证mdash,辨病三位一体比如,婴幼儿期患者主要表现为胎毒遗热,治疗以解毒清热为主,在选药的时候,要尽量少用苦寒的药物因为苦寒的药物会损伤脾胃,我们经常说小孩脾常不足,无论采取什么方法,要始终把小孩的脾胃保护好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方法有:外治法,针灸,药线点灸,刺血疗法等。 根据症状的不同,外治法又包括艾叶水煎外洗,银黄草洗剂,甘草油等方法艾叶水煎外洗的具体方法是:新鲜艾叶250克或干艾叶50克,水煎稀释后泡浴具有芳香避秽,清凉舒缓和止痒功效,以暑热,湿秽重的时间使用尤为适宜 在临床实践中要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的应用和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的使用,但尊古而不泥之于古,对一些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不能长期停留在前人认识上,而应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的因素有所发挥和发展如痤疮是多发于青少年面部的常见皮肤病,中医传统认为该病是由于肺胃血热上熏头面所致,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提出痤疮主要致病机理是肾阴不足,冲任失调,相火妄动采取滋阴育肾,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之法,取得总有效率93%的较好疗效主持广东省科委科学基金课题:《中药消痤灵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并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发表了《中药消痤灵治疗痤疮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等数篇论文又如中医对脂溢性皮肤病多限于从风,湿,热,血虚辨治,据临床观察发现此类病的发生与内分泌紊乱有关,要控制皮脂分泌过多,必须调整内环境,调整内分泌认为本病以肾阴虚证多见,皮脂当属中医精的范畴,属肾所藏肾阴不足,相火过旺,虚火上扰,迫精外溢肌肤,皮毛,则皮脂分泌增多,热蕴肌肤,皮毛则生痤疮,脱屑热郁化风则皮肤瘙痒,脱发根据这个病因病机,采用滋肾阴,清湿热的原则采用加味二至丸平补肝肾,益阴血,安五脏,清湿热治疗脂溢性皮肤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在中医学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众多的中医名家和学术流派皮肤病虽是临床常见病,但以往历代均无专著,亦无专门的皮肤科,建国后才逐步从外科中分出对其病因病机,治法的研究才渐渐深入我在临床实践中立足于补肾,解毒等学术观点,学习和吸取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的新知识,新技术,并以此丰富和发展中医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伴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环保设施未能及时跟上,化肥,农药,动植物生长素的大量运用,出现了空气,水源环境等的污染,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新的致病微生物的出现等等都使传统的病因病机更加复杂或发生新的变化,中医学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