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药之山药
山药味甘性温,属补益药。功能补脾胃、益肺气、强肾固精、治带下。补脾胃,益肺气、治带下用炒山药,强肾生精,治消渴用生山药。
1、补脾胃;配白术,党参,茯苓、扁豆,莲子肉、炒芡实等,常用于脾胃虚而大便虚泻难愈、四肢疲乏无力,脉虚等症。山药有补脾胃而止泄泻的作用。
2、益肺气山药有补脾胃以益肺气的作用:常配合党参、五味子,黄芪、陈皮、白术等,用于肺气虚而致的气短乏力,懒言声低,自感胸中气少、右寸脉虚等症。
3、强肾固精:山药有强肾固精的作用。常配合生地黄、熟地黄、山萸肉。五味子,锁阳。金樱子等用于肾虚而滑精,遗精等症。
山药生用能补肾生精、益肺肾之阴而治消渴。以上消明显者,可配伍天花粉、麦冬,知母、黄芩、五味子,沙参、生石膏、乌梅等同用,以中消较明显者(饮食倍增,易饥饿,多饮多食,人体消瘦,四肢乏力等),可配伍生石膏,知母、葛根,黄精,黄芩、花粉、生大黄、生地黄等同用,以下消为甚者(尿频数,尿量多,口渴,腰酸痛,膝腿乏力,阳萎等),可配伍生地黄、熟地黄、山萸肉,五味子,泽泻,丹皮,茯苓,肉桂(少量)等同用。近些年来根据以上经验和理论,随证加减变化,用以治疗糖尿病、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表现为消渴证者),可取得一定效果。
4、治带下:脾肾两虚、湿邪注于下焦可发为带下病。湿寒重者多为“白带”,湿热重者多为“黄带”或“赤带”。山药既能补脾胃以化湿邪,又能固肾气以止带下。治自带常与白术、苍术、茯苓,龙骨、乌贼骨,吴萸、乌药及车前子等同用,治黄带常与黄芩、黄柏、白果、车前子、芡实,苡米等同用,治赤带常与黄柏炭、茜草炭、川断炭、乘寄生、茯苓,当归炭、白术,白芍等同用。
白术燥湿健脾,益气生血之力大于山药,山药补肾强精之力大于白术。
炒苡米、炒山药均能健脾止泻,但苡米偏于利湿以燥脾,山药偏于补脾肾而固涩。
对于阴虚火旺而导致睥虚泄泻者,如只用白木、苡米之类治疗,易致肾阴受伤,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用山药配莲子、芡实等以实脾,则补脾而不妨于肾。
用山药时,有时可产生气壅。腹中胀闷、食欲不振等副作用,这时可配用一些陈皮,以防其副作用。用量一般为三钱至七,八钱。必要时也可用到一两多。腹胀,中焦满闷者,不宜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