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训练12小时,敲出更有美感的代码上海技能人才摘金启示录
深夜的上海信息技术学校,靠近校门的两层小楼亮着灯,键盘敲打声回荡。窗户倒映着庞泽锐20岁的身影,一行行代码跃然跳动于面前两块显示屏上。他跟所有“大厂”程序员一样,披星戴月,早起晚眠。勤奋努力,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如此评价,内敛的少年从来都是默默把任务做完,最后一个离开训练基地。哪怕是在前往参加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地的高铁上,他都一路盯着电脑做好参赛前的最后准备。但庞泽锐又很“非典型”。不同于刻板印象里的程序员,他曾钻研过网站设计,从而敲出更“有美感”的代码,使得设计的网站“抓人眼球”。不断适应与突破换来了好结果,他摘得网站技术项目金牌,入围全国集训队,剑指明年法国里昂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入场券”。
“再拼一把,说不定就是金牌了呢”
这不是庞泽锐第一次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他是上一届商务软件解决方案项目的铜牌选手。彼时,站上领奖台的他却兴奋不起来:“好像很难再进步了。”脑海里的正反“小人”在吵架:按照往届成绩直接进入商务软件解决方案项目中国集训队,无需参加今年的国赛,或许有惊喜;重新选择一个新项目,放弃以往积累、从头再来。网站技术项目与商务软件解决方案项目有交叉的专业内容,但又有各自难点。技术的难比不过“突围”的难,转项意味着得重新学知识、参加全新训练,通过一场又一场技能比赛获得认可。“我至少拿了一块铜牌,再拼一把,说不定就是金牌了呢?哪怕不成功也不留遗憾”。做出这一决定后,庞泽锐学得很苦。每天上午9点开始,完成逾10小时训练任务,晚上继续打磨作品,有时候还会跟教练一起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每天12小时训练是常态,偶尔还得通宵奋战。庞泽锐很享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哪怕在如此高强度训练与精神压力下,也从未有过抱怨与后悔。面对高负荷的竞赛内容,他敲着键盘的双手不自觉地抖动。晚上总结经验时,只能反复跟教练“唠叨”:“我感觉速度到极限了。”好在这份焦虑,在师徒二人的交心沟通和伴随不断熟能生巧的训练中逐渐消失。“我比赛时的状态挺好,都发挥出来了。”赛后庞泽锐并不知道具体名次,等到闭幕式彩排时,他根据导演的指示站上最高台阶,“我才发现自己拿了第一。”
磨炼“眼力”,程序员也能“有美感”
“网站技术项目中,主观分比例约占30%。大家的技术水平旗鼓相当,决定奖牌名次的就是这30%。”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网站技术项目中国教练组组长吴迎祥介绍。网站技术,要求选手不仅熟练掌握代码,还得会审美。庞泽锐最早的作品用色有些率真:蓝天场景用纯蓝色,云朵是带有轮廓的白色色块……“通过渐变让蓝天拥有层次,再协调角度和位置关系使得云朵具有空间感。”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安排了来自一线互联网企业的资深设计师为选手授课,庞泽锐课后也跟自己“较劲”,他抱了一堆美术设计的书籍回宿舍“啃”,还反复搜寻各类设计网站,锻炼眼力。而他,慢慢成了懂美的程序员。审美需要“眼力”,审题同理。国内较为公开的竞赛氛围使得比世赛更早公布竞赛的要求和赛题,选手得在复杂的要求里读出“引申义”。比如,题目中要求“网站轮播图需抓人眼球”就是得分点。庞泽锐在起初很难注意到这些关键点,经过大量练习,他逐渐也能清晰地在赛题中把这些关键点标注出来。“转项,意味着技术理解与思路体系的变化升级。”庞泽锐的教练冯家乐一路见证着少年的成长,也理解这份艰难,“如同把惯用手从左手改到右手”。乘着互联网技术东风让职业教育看见未来戴着黑框眼镜,身材肉墩墩,笑起来有些害羞,半天采访下来,庞泽锐几乎没怎么说话。但在专业领域,他始终热情如火。在国赛最后一天的团队挑战模块,他积极参与“临时团队”的分工配合之中,向队友传授自己的“独门秘籍”,在团队4人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作品。连续两届国赛,上海在该项目取得金牌,足以展现多年来的耕耘。为了能够与行业趋势接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为基地组建了一支专业的教练团队,与来自字节跳动、阅文集团等一线互联网公司的资深技术专家开展合作,提高职业素养并加深行业认知。其实,诞生于互联网发展浪潮的网站技术项目,是欧洲国家参加世赛的传统优势项目。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取得过5个优胜奖、一块铜牌。吴迎祥认为:“最早无论是技术,还是标准,都有很大的差异,现在基本已经追平,期待更高的奖牌突破。”网站技术项目也催生了一批动手能力强的程序员,他们往往能够成为企业技术部门重要的“螺丝钉”。“更多职业院校的学生逐梦筑梦圆梦,他们也能用一技之长改变命运。”吴迎祥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