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驾驶舱系统介绍-下|盖世大学堂智能座舱系列知识讲解

发布时间:2025-02-22 10:52
来源:盖世汽车   阅读量:10372   

一、流媒体后视镜技术剖析

低延时的严苛要求

功能优势与应用场景

流媒体后视镜最初应用于部分轿跑车型和SUV车型,这类车型后窗倾斜度大,传统物理后视镜视野受限。法律规定车辆需满足一定的后方视野要求,因此部分车型通过在车尾安装摄像头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流媒体后视镜具备防眩光功能,通过在后视镜外添加液晶片,并搭配光传感器,当检测到强光时,液晶片控制光的偏转,使反射率符合国标要求,从而减少眩光。此外,在雾天或车窗起雾导致视线受阻的情况下,流媒体后视镜相比传统后视镜,能提供更清晰的后方视野。

技术方案与功能拓展

流媒体后视镜的技术方案涉及镜头、传感器、传输芯片和信号处理等环节。60帧的图像传输会产生约16毫秒的延时,传输芯片的延时约1 - 2毫秒,而信号处理会进一步增加延时,一般做到50 - 60毫秒已属不易。部分方案可将流媒体后视镜与行车记录仪功能融合,通过软件或按键实现分屏显示,还可插入存储卡进行存储。此外,流媒体后视镜的摄像头图像可与ADAS系统融合,实现正后方图像拼接,拓宽视场角,辅助驾驶者更清晰地判断车辆所在车道位置。

二、行车记录仪技术详解

隐藏式行车记录仪特点

隐藏式行车记录仪为前装产品,与后装产品不同,它不带显示屏,通过WiFi将图像传输至手机或车辆大屏进行查看。其方案相对简单,并且可与AR导航功能相结合,由AR导航主机提供相关信息。

停车监控功能原理

停车监控功能旨在解决车辆停放时的监控需求。由于持续录制会大量耗电,停车监控功能借助车辆内置的g sensor加速度传感器来实现。当车辆遭受撞击时,g sensor触发响应,系统自动保存撞击前后10 - 30秒的监控视频,并存储在不可擦除的文件夹中,确保重要证据不被覆盖。然而,该功能耗电量较大,尤其对于配备12伏铅酸蓄电池的燃油车,长时间开启可能导致车辆电量耗尽。因此,在未检测到碰撞时,系统处于待机状态,以降低能耗。

三、智能座舱芯片发展态势

手机芯片厂商的市场渗透

智能座舱芯片市场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传统车载芯片厂商的市场份额受到以高通为代表的手机芯片厂商的冲击。车载机功能与手机功能存在80%的相似性,均涉及图像渲染、绘图、操作系统运行等。手机芯片厂商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将手机芯片改进为满足车规级要求的产品,如高通的820A、855等芯片,迅速在智能座舱芯片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多屏互动与SOC芯片应用

当前智能座舱普遍采用一芯多屏技术,即通过一个SOC芯片实现仪表、中控屏等多个屏幕的控制。这种技术减少了硬件重复配置,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了系统集成度。然而,早期部分传统车载芯片厂商在多屏互动技术的应用上,因算力和软件架构能力不足而未能取得成功。如今,以高通8155为代表的SOC芯片集成了GPU、CPU、WiFi、蓝牙、GPS等多种功能,极大地简化了硬件设计,降低了成本。

MCU的功能与作用

在智能座舱系统中,除了SOC芯片外,还会外挂独立的MCU。MCU主要承担低功耗管理、外围设备控制和音频处理等功能。在低功耗模式下,MCU可关闭不必要的设备以降低能耗;其内部的控制器能够有效管理外围电路;此外,MCU还负责音频的EQ调节,针对不同音乐类型优化声音效果,提升用户的听觉体验。同时,MCU还负责收音机平台灵敏度的调节,确保车辆在不同环境下都能稳定接收广播信号。

四、智能座舱架构演进与未来趋势

架构演进趋势

智能座舱架构正朝着中央计算加七域控制器的方向发展,小鹏汽车和大众汽车已采用该架构。大众的ICC架构虽起步较早,但推进速度较慢。这种架构整合了多个功能域的控制,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和协同性,为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座舱功能奠定了基础。

座舱与自动驾驶融合趋势

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领域的芯片厂商出现业务交叉的趋势,如高通、地平线等企业,既涉足自动驾驶芯片研发,也参与智能座舱芯片的竞争。二者在图像处理方面存在一定共性,但处理能力和应用场景有所差异。随着技术的发展,在算力充足的前提下,二者的融合成为可能,例如将泊车、DMS等功能融合在座舱系统中,但融合过程面临着算力分配和系统实时性等挑战。

时间同步问题

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系统中,不同ECU之间的时间同步至关重要。目前,常用GPS进行时间同步,但对于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场景,GPS授时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如何实现高精度的时间同步,是当前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主流芯片方案对比

不同芯片方案概述

市场上的智能座舱芯片方案众多,如瑞萨、高通、星驰、联发科、恩智浦等厂商均有布局。其中,高通8155在市场上应用广泛,集成度较高;星驰的X9芯片AI算力相对较弱,但在智能座舱领域表现尚可;联发科、恩智浦等厂商的芯片也各具特点。此外,英伟达主要专注于自动驾驶芯片领域,在智能座舱领域也有一定的技术储备。

高通8295芯片解析

高通8295芯片是一款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座舱芯片。相比之前的产品,它在存储方面从EMC升级为UFS,通信速度大幅提升。该芯片支持高分辨率显示,具备多种接口,如DP、EDP等,可满足不同屏幕的需求。同时,它还集成了蓝牙、WiFi、惯性导航等功能,并配备专门的DSP用于音效处理,以及MCU用于加密通信、音效管理和整车网络管理,为智能座舱提供了强大的性能支持 。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

更多相关文章
  • 法国卢浮宫——关于蒙娜丽莎的一切

    法国卢浮宫——关于蒙娜丽

  • 甘州科技赋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甘州科技赋能畜牧业高质量

  • 两项生物降解新国标6月1日起实施目前市场空间缺口巨大

    两项生物降解新国标6月1

  • 孙兴慜助热刺保留争四希望,有望染指英超金靴

    孙兴慜助热刺保留争四希望

  • 沙特阿美市值超苹果成全球市值最高企业

    沙特阿美市值超苹果成全球

  • 日产:将于5月20日发布纯电微型车,约合人民币10.6万元起

    日产:将于5月20日发布

  • 从“花样两米线”里读出什么

    从“花样两米线”里读出什

  • 由普通制造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迈进

    由普通制造企业向高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