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技艺 助力美丽乡村——安徽财经大学创业团队赴云南砚山调研彝族刺绣发展
文山市砚山县电(通讯员 王鼎裕)为探寻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之路,助力乡村振兴与民族手工艺振兴,2025年1月15日,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一支创业团队——“彝绣风华队”走进云南省文山市砚山县白沙坡华云刺绣文创,开展以"彝族刺绣文化的保护、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实地调研活动。

图为创业团队在参访华韵刺绣文创。柳鳗芮 摄
针线间的千年传承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华韵刺绣非遗工坊。展区内陈列的彝族刺绣作品令人赞叹:栩栩如生的传统虎头鞋、兼具民族特色与现代审美的刺绣胸针、融入非遗元素的时尚小白鞋……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彝家绣娘的精湛技艺。团队成员通过视频资料了解到,白沙坡彝族刺绣已有300余年历史,以色彩浓烈、纹样古朴著称,主要以纸板绣、平针绣和打籽绣三种绣法为主。其"挑花绣"技法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讲解员在工作坊内为团队介绍彝族刺绣。柳鳗芮 摄
讲解员介绍,近年来当地通过"非遗+文创"模式推动传统技艺焕发新生:与高校设计团队合作开发国潮产品,搭建电商直播平台拓宽销路,并推出刺绣体验研学项目。目前公司已带动周边200余名绣娘就业,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真正实现"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的转化。

图为传统彝族刺绣鞋子与创新小白鞋。柳鳗芮 摄
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
调研中,团队成员与企业负责人展开深入交流。针对刺绣产业面临的挑战,如年轻传承人断层、设计创新不足等问题,实践团队结合专业优势提出建议:建立数字化纹样数据库、开发非遗IP联名产品、构建"非遗+文旅"产业链等。团队负责人李明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调研报告和文创设计方案,为彝族刺绣的活态传承提供青年智慧。"

图为在工作坊内团队成员与负责人交流。柳鳗芮 摄
让青春与非遗同频共振
团队成员黄子菁在体验刺绣工艺后感慨:"一针一线不仅绣出民族文化的瑰丽,更绣出了乡村振兴的希望。"带队教师指出,此次实践让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到非遗保护的时代价值,未来将推动校企合作,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与非遗传承的对接平台。

图为正在创作中的纸板绣产品。柳鳗芮 摄
据悉,华韵刺绣文创近年来先后获得"云南省巾帼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文山州非遗工坊示范点"等荣誉。此次调研成果将形成专题报告提交当地文旅部门,并计划在校内举办彝族刺绣文化展,推动非遗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
当00后大学生遇见千年彝绣,不仅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更是青年力量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在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这场寒假实践彰显了当代青年对非遗传承的使命担当,也为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撰稿:王鼎裕 毛一凡)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