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学生科研团队对土壤镉污染治理取得重大突破
近期,来自广东佛山大学的学生科研团队在国际毒理学领域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影响因子6.2,中科院一区)等发表5篇研究论文。论文针对褪黑素缓解镉毒害的机理展开研究,阐明了调控ZFP36蛋白和植物小肽的新途径。该研究被学术界、科研界、行业专家高度评价为“极具创新性,为全球镉污染治理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团队成员使用正置显微镜进行镉分布分析的科研现场
“土壤遭受重金属镉污染引发的“镉大米”等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镉在土壤中的高流动性,使得镉在植物中的积累通过食物链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我国有近20万平方公里耕地受到不同程度镉污染,其中华南地区农田镉污染较为严重,造成我国多个省市大米、蔬菜、水果等镉含量超标,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粮食安全,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因此,镉污染土壤修复及安全利用关系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及人体健康,高效修复镉污染措施的挖掘将在助推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食为政首,镉污染导致作物减产、农民减收、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我们团队想通过这个研究,为缓解镉毒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团队主要负责人、来自该校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大四学生薛玉晖介绍。
在广东省膜生物学与环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支持下,团队喻敏、黄丽萍、陶林、王海龙等教授博士的带领下,学生团队定下科研目标,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历时三年,经过不断的试错与筛选,该学生团队首次探明褪黑素缓解镉毒的机理是通过激活ZFP36和RALF,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展望今后,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本课题,探讨ZFP36和RALF活化膜等一系列科学问题。
目前,团队成员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篇,已申请发明专利1项(已实审)。该项目获批“2024年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同时项目成果在第十一届广东省土壤学会会议和广东省作物学研究生论坛上进行汇报。除此之外,该项目在学校第十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荣获特等奖。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